没到8月12日,特朗普先认输,李显龙预言中美还有“惊涛骇浪”,不简单

Connor 火币交易所官网 2025-07-23 1 0

国际政治的棋局上,有时候最耐人寻味的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对抗,而是看似突然的“认输”背后隐藏的算计。7月15日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一番表态,让原本剑拔弩张的中美关税战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——他轻描淡写地说“不必担心8月12日的关税休战截止期”,瞬间打破了外界对特朗普政府“极限施压”策略的预期。

要知道,这位以强硬著称的总统,过去可是把“最后期限”当成逼迫对手让步的杀手锏,如今却主动松口,难免让人疑惑:美国这是怎么了?更耐人寻味的是,同一天,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芯片,而此前美国还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死死卡住这项技术。

这一连串的反常举动,究竟是特朗普政府的战略妥协,还是另有所图?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近日的一番警告,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:“中美若裂痕难弥,或引发全球性灾难。”

没到8月12日,特朗普先认输,李显龙预言中美还有“惊涛骇浪”,不简单

特朗普(资料图)

特朗普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的突然“松口”,表面上看是缓和信号,实则暴露了美国内部的深层矛盾。贝森特7月15日的表态,直接戳破了特朗普惯用的“极限施压”泡沫——过去几年,这位总统最擅长的就是设定“最后期限”,比如关税加征、贸易协定签署,然后利用市场恐慌逼迫对手让步。但这次面对中国,他却罕见地选择了“柔性策略”。

原因很简单,美国市场已经无法承受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9.3%,其中6月进出口值虽有所回升,但仍比5月高出500多亿元,降幅明显收窄。

更关键的是,美国三大股指在关税大限临近时集体暴跌,投资者用脚投票,传递出明确的信号:市场对中美关系的高度敏感,已经让美国经济付出了实实在在的代价。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承认,继续施压只会让美国自己先撑不住。

芯片问题的突然“解禁”,更是暴露了美国在科技战中的两难困境。英伟达H20芯片的出口许可,表面上是技术合作的松动,实则是美国半导体利益集团游说的结果。

数据显示,此前美国对英伟达的禁令已导致其损失数十亿美元销售额,股价也一路下跌。更让美国政府担忧的是,如果禁令扩大到其他芯片企业,整个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垄断地位都可能受到冲击。

展开全文

没到8月12日,特朗普先认输,李显龙预言中美还有“惊涛骇浪”,不简单

芯片(资料图)

于是,半导体巨头的集体施压迫使政府让步。但美国的“松绑”绝非善意,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直言,向中国出口的是“第4级芯片”——性能被阉割、算力被锁定的“次等品”。其真实目的,是通过技术封锁延缓中国在AI领域的突破,同时换取稀土等战略资源。这种“既要打压又要合作”的矛盾心态,恰恰反映了美国在科技竞争中的焦虑。

然而,美国的“认输”只是表象,中美关系的深层矛盾远未解决。李显龙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——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对峙仍在升级。特朗普政府不仅未停止对台军售,还变本加厉地“敲诈”民进党当局,试图通过政治勒索掏空台湾地区的经济利益。

中国政府的态度始终明确: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,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都将坚决反制。与此同时,科技领域的博弈也已进入“持久战”阶段。美国一边放行“阉割芯片”,一边豪掷920亿美元巩固AI霸权,目标直指中国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突破。

中国的应对策略很清晰:加速自主研发,推动“国产替代”,缩小与美国的差距。这场博弈注定漫长而激烈,美国的“权宜之计”或许能暂时缓解压力,但无法改变根本趋势。

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值得玩味。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近日多次发声,强调中美在根本认知上的分歧——“美国把中国发展视为‘霸权威胁’,中国则认为崛起是正当权利”。这种认知鸿沟让任何“大交易”都难以达成。历史经验表明,大国博弈若失控,最坏的结果可能是全球性危机。

没到8月12日,特朗普先认输,李显龙预言中美还有“惊涛骇浪”,不简单

李显龙(资料图)

关税战一旦升级,全球供应链断裂、金融市场崩溃的风险将大幅上升。对中国而言,必须坚持“合作共赢”底线,同时强化“内循环”与“自主可控”,降低外部风险冲击。对国际社会而言,维护多边贸易体系、避免被大国博弈裹挟,才是避免灾难的关键。

特朗普政府的“认输”,本质上是国内压力的产物。全美多州的诉讼、通胀高企、盟友离心等问题,让美国政府不得不暂时放缓对华强硬政策。但这种“权宜之计”难以持久——一旦国内矛盾缓解,其对华政策很可能再次转向强硬。对中国来说,真正的挑战不是短期的博弈,而是如何在中长期竞争中保持战略定力。

中美关系的未来,不取决于某一方的“认输”,而在于双方能否在核心分歧上找到“管控之道”。李显龙的警示,既是对中美的提醒,也是对全球的呼吁:大国责任,不仅在于维护自身利益,更在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兜底。未来的中美关系,或许仍有“风雨”,但更有“晴光”。

评论